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动态 >> 要闻速递

杨建成委员:用科研创新成果呵护生命健康

2025-03-04 09:2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专题】2025全国两会 凝聚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建言献策,也通过自己的委员身份向更多人宣讲,让更多人了解新的政策。我们努力将科学技术与民生关切、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民生需求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成说。

  “高端医疗装备是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基石。今年我重点推动的一项工作就是鼓励高端医疗器械持续创新。”杨建成说。作为科技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杨建成的履职主要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等多方面开展。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的重离子精准放疗装置,目前已推广建造9台。其中,6台已取得大型高端医疗注册证,3台已投入运行,累计治疗患者1800多例,疗效显著。

  杨建成作为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研发者之一,高度关注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运行和治疗情况。在武威重离子医院调研时,杨建成与全国各地的患者进行了深入沟通。“治疗效果如何?”“有没有副作用?”杨建成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许多患者的信息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

  在履职过程中,杨建成发现很多重离子精准放疗适应症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治疗,或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杨建成说:“这也给我们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另一个命题——如何让‘顶天’的高端科研成果实现真正的‘立地’。”

  “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发了新一代的普惠型治疗装置,通过一系列变革性的技术,减少装置占地面积,大幅降低治疗成本。但是作为高端大型医疗设备,从检测到配置许可都面临着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所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想去推动国家相关部门针对高端医疗设备出台特殊的政策,让科研成果尽快为人民生命健康带来福祉。”杨建成说。

  记者手记

  以科技“高度”守护民生“温度”

  扎根工作岗位,推动科技创新,挥洒辛勤汗水,践行职责担当,对一位政协委员来说,搞科研、做调研,工作的内容不同、方式不同,但目标都是一个——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动科研成果服务民生福祉,真正实现“科技为民”的目标。

  “我国自主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不仅打破了发达国家垄断,而且装置的报价也比国外同类设备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病人的治疗成本。”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性价比,已经成了新时代的新命题。杨建成坦言,让医用大科学装置实现从“国之重器”向“民之利器”的蜕变,更好服务民生,已经成了他的新使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晨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