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情 >> 人物

最美奋斗者——王进喜

2024-05-23 10:0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进喜

  1960年4月29日,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在大庆召开。

  1958年10月,贝乌五队被授予“钻井卫星”称号。

  1960年4月,初到大庆的王进喜组织大家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搬运设备。

  1966年国庆期间,王进喜题写的“五讲”。(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从甘肃走出、享誉全国的铁人王进喜为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2009年他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他在为祖国石油事业作出贡献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

  王进喜,1923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家庭。1938年,15岁的他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以顽强的毅力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历任钻井工、司钻、钻井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等职务。1970年11月,因胃癌医治无效,不幸病逝。王进喜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为祖国石油事业奉献的一生,也是时刻践行自己铿锵誓言的一生。

  “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在了自己肩上。”

  王进喜对祖国的热爱,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1949年7月,全国即将解放,玉门油矿也将迎来黎明的曙光。国民党反动派感到末日已经来临,妄图破坏油矿。为确保油矿不被反动派破坏,王进喜积极参加护矿队,他和工友们冒着生命危险,白天往山里转运机器,掩埋油井,晚上顶着严寒四处巡逻放哨,遇到有破坏的行为,他都会挺身而出,勇敢地进行斗争,最终取得了护矿胜利。9月,玉门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玉门油矿展现出新面貌,受尽了旧社会苦难的王进喜深深感受到,只有国家昌盛,个人才能幸福。

  随着王进喜的成长和政治上的成熟,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因而他把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化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956年4月,王进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为了给人民给祖国(贡)献出更大的力量,所以要求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全部身心扑在祖国石油事业上。

  1959年,王进喜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休会期间,在北京街头,他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都背着一个大包,便好奇地问“背那家伙干啥?”身边的人告诉他:“那是煤气包,因为没有汽油,汽车烧的是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王进喜。后来他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在了自己肩上。”他多次对工友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在王进喜心中,国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国家有困难,就是自己工作没有做好。

  在大庆会战初期,面对生产、生活那么多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王进喜说:“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他怀揣着“为甩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的雄心壮志,带领钻井队征戈壁、战荒原、斗酷暑、抗严寒,苦干实干,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祖国的大爱。

  在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共同努力下,大庆油田蓬勃发展,实现我国石油基本自给,粉碎了国际敌对势力以石油为武器,对新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企图,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还是那句话,有也上,无也上。端水也要打井。”

  1957年,在国家经济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国外物资进不来,玉门钻井材料供应不上,有的井队停了钻。为了不耽误生产,王进喜带头把旧钻头刮洗干净,再放到油桶里架上火用开水煮,然后用机油浸泡重新利用,他用这种修旧利废的办法,配齐了各类打井设备,一点也没有耽误钻井进尺。玉门矿务局号召把王进喜这种修旧利废的方法在全矿实施后,不但保证了原油产量,还为国家节省了大笔资金。10月8日,新华社向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在玉门建成。这一年,玉门油矿的原油产量达到75.54万吨,占全国原油总量的87.78%。

  1958年7月,为了尽快甩掉“贫油国”的帽子,石油工业部号召在石油战线开展高速优质钻井竞赛,主要在新疆和玉门两地进行比赛。同时定于10月在新疆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中共玉门市委和玉门矿务局积极响应这一号召,调集了一批强队在玉门白杨河摆开了战场,但没有王进喜带领的贝乌五队。原因是贝乌五队当时还不是强队。有一天,王进喜带领贝乌五队在山沟里打井时,得知在这次钻井竞赛中,新疆的张云清钻井队月进尺突破千米,超过了玉门最好的钻井队。一向不服输的王进喜立即找到大队领导,要求带队上玉门白杨河参加竞赛,经领导同意,王进喜带队加入了竞赛的行列。到了白杨河后,王进喜代表贝乌五队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誓言。

  王进喜带领工人苦干、实干加巧干,通过采取优化钻井参数、开双泵等措施,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于1958年9月,创造了当时月进尺5009.47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实现了祁连山上立标杆的目标。10月6日,在新疆克拉玛依召开的石油现场会上,贝乌五队被石油工业部命名为“钢铁钻井队”,授予“钻井卫星”称号,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1960年,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3月15日,王进喜响应中央号召,率领贝乌五队,带上所有家当,从甘肃玉门出发,日夜兼程奔赴位于高寒地带的大庆萨尔图,从此贝乌五队改名为1262钻井队(1960年9月,改为1205钻井队)。25日,下了火车,王进喜一不问吃,二不问住,而是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

  4月2日,钻井队的钻机终于到达火车站,可是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套钻井设备总重60多吨,这样的情况下拆散搬运需要大吊车、大型载重汽车等设备,可是刚刚组建起来的探区,这些设备都非常少,怎么办?在当时的情况下,王进喜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他带领队友们用撬杠撬,滚杠滚,用大绳拉,硬是靠着双手和双肩,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60多吨的设备运到井场,把柴油机、变速箱、滚筒等大设备,一件件拉上钻台,靠人力把井架立在了茫茫的荒原上,创造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第一个奇迹。

  当王进喜带领钻井队准备开钻时,他们又遇到了新的困难,打井离不开水,正常情况下,打一口井大约需要50多吨水,但当时的水管线还没有接通,等罐车送水还要几天时间,在困难面前,王进喜说:“还是那句话,有也上,无也上。端水也要打井。”为抢时间开钻,他带领全队靠盆端、桶提、马车拉等办法备下足够用的水,奋战5天零4小时,终于打成了第一口高产自喷井,创造了大庆会战钻井最高纪录。正如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在他的回忆录中评价的那样:“王进喜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带领自己的钻井队,创造了全国中型钻井的最高纪录,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带动了全国钻井事业的发展。”

  “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国家缺油,靠你们青年艰苦奋斗,打井拿油开发大油田。你不爱劳动,不实干怎么行?”

  在玉门期间,1956年7月1日,处在高压区的319井,因井喷发生大火,40米高的井架像一把通天的火把熊熊燃烧,10分钟后巨大的钻塔轰然倒下,造成了井毁人伤的重大损失。此后,人们谈井色变,称319井为老虎屁股。1957年3月14日,崇尚实干的王进喜经过分析地下情况,查找事故发生原因,形成了一套完整安全的打井方案后,他率贝乌五队领命重打319井,苦战35个昼夜,终于在废井上成功地打成一口新井。

  1960年10月,大庆会战指挥部决定由三个探区改组为两个钻井大队,王进喜担任二大队队长兼支部书记。当时,二大队分来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其中有一位本科生,表态时拳头高举,口号喊得很响,真正干起来却不积极,整天待在屋里看书。队里批评他不实干,他说念书有什么错,将来还要当博士呢。王进喜找他谈心,对他说:“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国家缺油,靠你们青年艰苦奋斗,打井拿油开发大油田。你不爱劳动,不实干怎么行?”这位本科生说:“我想念书当个博士没错吧?”王进喜说:“你(就是)读了一火车书,光想不干,半点马列主义没有!”

  大学生不服气,王进喜又说:“这有两条,一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二是学了就要结合实际用,培养出为国出力,为民争气的干劲。就像我们钻工,热天光着膀子干,冷天胡子(吊上)冰疙瘩(干),把学的钻井理论知识和实干结合起来,把大钳打得叮当响,抢时间为国家多打井,多出油,这时实干精神就是马列主义。我总认为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书本上学的、脑瓜里想的、口里说的、手里干的统一起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那才叫马列主义。”这以后“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就成了会战的一条理论创新。

  王进喜不但崇尚实干,还强调干工作要认真细致,对质量要一丝不苟,要经得起检验。在大庆会战初期,王进喜曾经带过的1205钻井队,打斜了一口井,王进喜主动向会战领导作了深刻的检讨,还组织干部工人背水泥,把这口刚刚超过规定斜度的井给填掉了。工人说:“填了这口井,就给标杆队的队史写下了耻辱的一页”,可王进喜却说:“没有这一页队史就是假的,这一页不仅要写在队史上,还要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我们要让后人知道,我们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还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1961年2月,王进喜担任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期间,他坚持靠前指挥,经常是背着炒面袋,骑着摩托车,深入基层,一个井队,一个井队地跑,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王进喜经常向工人们强调,干工作要对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

  “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在大庆会战期间,王进喜被安排住在了房东赵大娘家。他整天领着工人们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大干,赵大娘给他准备了西北人爱吃的面条,他不去吃,给他烧好了热炕,他也不回去睡。赵大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心疼地对工人说:“这人是铁,饭是钢,整天不吃不睡怎么行,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赵大娘称王进喜是铁人的事汇报到石油工业部会战党委书记余秋里那里,余秋里高兴地说:“大娘叫得好,我看大会战第一个英雄就树王进喜,名号就叫王铁人。”从此铁人的名号就这样传开了。

  后来,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舍生忘死,冲锋在前,1960年4月29日,天刚亮,王进喜指挥工人到井架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不小心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了右腿,他不顾疼痛,坚持在井场继续工作。当天他带伤参加了会战誓师大会,在大会上,王进喜被树为大会战“第一个标兵”,他对万人宣誓:“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开完大会回来,王进喜受伤的腿肿得特别粗,被检查工作的领导发现,派人强行把他送到了单位的医院,进行治疗,可是没过半天,他就偷偷地跑回了井场,领导又把他送进了150公里以外的齐齐哈尔医院住院,可是两天后,他又冒雨跑了回来。大家看着王进喜,心里很难受,可是王进喜却说:“你们别急,我挺好的,这里是高压区,容易井喷,我就是看看,我就放心了。”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钻至700米深时,突然发生了井喷,如果不及时制止就有可能发生井毁人亡的重大后果。在井喷的危急时刻,王进喜和队友们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

  王进喜当领导干部以后,他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他常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所以,还是当一头老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他曾经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

  王进喜不仅时时把石油事业放在心上,更把石油工人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大庆会战期间,会战职工的家属和孩子不少从老家搬来油田,孩子们没有地方上学,经常在荒原中乱跑,王进喜说:“种庄稼耽误了误一时,教育孩子耽误了就误一生。我们现在当家作主了,如果叫娃儿们也像我一样学不上文化,那就是我们没尽到责任。”于是他带人在大队机关附近支起了帐篷,盖起了土台子,搭起木板当课桌,建起了油田第一所小学——“帐篷小学”,第一批只有6名学生,王进喜亲自任校长,并给同学们上了第一课。

  王进喜对工人和群众关怀备至,对自己和家人却是严格要求。他给家里定下一条规矩:“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占”。王进喜由于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上级领导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就给他配了一台吉普车,可他完全把这车当成了大队的生产生活用车,全大队谁都可以用,可是王进喜的家人不能用。有一次王进喜的老母亲病了,大队领导就瞒着他,把这台车派去,准备送老人家看病,可是老人家说,这是进喜定下的规矩,我当妈的不能破。最后还是王进喜的大儿子用自行车推着老人家去看病。

  王进喜家庭生活困难,他的妻子多年来一直都是临时工,和她同期来的家属都转正了,唯独他的妻子一直在队里烧锅炉、喂猪。他的很多亲属在玉门,外甥侄子一大帮,家乡来信说让他想办法把侄子外甥中的哪怕一两个人调到大庆,王进喜硬是一个也没办。考虑到他家庭困难,上级给他家每月30元的补助,他从不去领,全由工会领来补助给特困职工。

  王进喜生活上更是吃苦耐劳、简朴节约。1961年2月,为了工作,他整天往井队跑,有时一天跑七八个队。当时生活很艰苦,粮食都是定量的。他就让家里炒点黄豆面、玉米面,装在炒面袋里背着。走到哪里,饿了就抓一把炒面,用开水冲一缸子,这就是一顿饭。队里的干部和工人们都看不过眼,打来饭菜让他吃,王进喜却说,粮食定量低,一人一份,我吃了你们吃什么?我不能从你们的嘴里抢粮食。有时炒面袋忘记带了,饿上一顿两顿也是常有的事。

  1970年国庆节刚过,王进喜的病情急剧恶化,弥留之际,他想到的还是党和国家的利益。有一天,他颤抖着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看望他的领导同志,纸包里是组织给他的500元补助费和一张记账单,一笔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分都没有动。他说:“请组织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在生命的最后,他还嘱咐家里人,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1966年国庆节期间,王进喜写下了内涵丰富、充满哲理的五讲: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这“五讲”,体现了王进喜对党忠诚、心系群众、谦虚谨慎、胸怀博大、实事求是的高尚品质,这是王进喜毕生所学和实践的结晶,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上,学习和传承王进喜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铁人精神,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执笔人:贾玉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