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文化时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培养造就更多民政高技能人才

2025-04-17 11:33 来源:中国甘肃网

  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两部门首次联合出台的民政领域高技能人才文件。《意见》共六部分15条内容,明确了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使用制度、畅通人才评价通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民政技能人才是国家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民政部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级工以上的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提升民政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福祉,需要培养造就更多民政领域高技能人才。

  人才是养老事业发展的根本。统计显示,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6%,然而养老护理员数量仍存在较大缺口。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养老护理需求与实际不相匹配。目前我国基层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受教育程度不高、培训经费不足,一些领域的民政技能人才仍存在缺口,特别是养老护理员面临严重短缺。大力培养民政领域高技能人才,是破解民政服务发展瓶颈的关键。为此,《意见》明确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紧缺人才培训,特别提出要加大对养老护理员等紧缺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加大培养力度,坚持久久为功,确保高技能人才供得上,助力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技能等级作为衡量技能人才能力和水平的标尺,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阶梯和通道,承担着引导和激励技能人才的重要功能。过去,用人单位实行“五级工”制,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民政领域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面临“天花板”低、吸引力弱等困境。为让民政人才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脱颖而出,《意见》聚焦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提出延展技能等级,推动用人单位把原有成熟度高、需求迫切的职业从“五级工”制拓展为新“八级工”制: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意见》还支持各地积极探索明确民政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专业对应关系,推动高技能人才比照相应层级专业技术人员贯通发展,这更加明晰了民政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将技能等级与职业发展挂钩,可谓“既给面子也有里子”。

  激励政策是留住人才的良方。近几年,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对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同度低、工资待遇差、职业保障少、从业风险高等原因,不少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面临着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窘境。养老服务人才是替天下儿女尽孝、为社会家庭分忧的可敬职业。强化激励保障,给予养老服务人才应有的保障和更多的关爱,才能破解养老服务人才拴心留人难题。为让更多人才能够安身、安心、安业,《意见》提出提高人才待遇水平、完善人才津贴补贴制度、加大人才激励表彰力度,推动建立“拴心留人”的制度机制。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经费支持、夯实工作基础,民政服务领域必将涌现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将不断书写新华章。(向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